早上吃完早餐,隨處走走近半小時,就被通知集合,
今天中餐很豐盛,但我們可不能閒閒坐著當客人,
既然下鄉來體驗,怎麼也要為自己的中餐出點力!
才到活動中心,大家就已經開始生火了。
這時候王理事長問著:誰要來採玉米!
難得的機會,我當下立刻報名,但是,還要找車,
這時候又問了:誰要摘山蘇,誰要摘月桃葉!
不過我已經參加玉米團了,機會就留給別人吧!
趁著等車的空檔,村長正在鋸竹子,我想著,該不會要燒竹子生火吧,
想想沒那麼容易,沒想到採完玉米後,發現用這竹子真是智慧!
這時候一位媽媽正在炒著花生。
雖然當下不知道炒花生的用途,但用炭火炒成的花生真是香!
這可不是輕鬆活兒,看看這煙瀰漫著,眼睛都被燻到不行了,
後來的幾道菜中,發現早期布農族的婦女們,
真是刻苦耐勞、身懷十八般武藝,足堪典範!
找到車子,我們被載往王理事長的玉米園,另一組人被帶往摘月桃葉,
王理事長教我們如何看成熟可食用的玉米,
先看鬚,呈現棕色的就是成熟了,還帶點紅的,一定是未熟的;
再稍稍扳開玉米外殼,看看是不是足夠飽滿,就可以摘了。
上左二張的玉米鬚,呈現紅色,都是未成熟的玉米,上圖右一的玉米鬚,才是成熟的玉米,
最後只要扳開玉米殼確認飽滿度就好了;在藍天映襯之下,
這一片玉米田,是豐收的象徵!
王理事長說,早年在山上,那時候種出的玉米更大更飽滿,
我覺得今天吃到的玉米就很棒很出色了!
我們採了滿滿一籮筐不止,另一個籮筐被拿去採月桃葉了。
弟弟拿著一根月桃葉,很開心的說是我摘的!
趁著還有時間,這附有武陵吊橋,是個漂亮的好地方。
其實旁邊就有大馬路,但走在這個吊橋上,感覺份外不同,
這個吊橋並沒有荒廢,那天還有人騎機車通過。
這是我們今天的成果!
好奇之餘來到廚房。
正好看見在處理當地特產:飛鼠,這是武陵村民最大最大的誠意了!
走出廚房,既然媽媽們在廚房要忙,我們自然要來處理剛剛的玉米了,
但很可惜啊,我們沒聽王理事長的話,最後沒確認飽滿度,
有些玉米發育不是很好,雖然還是很甜很美味啊!
最後處理掉的玉米殼,像座小山。
剛才的可愛弟弟,和哥哥(?)處理著月桃葉,
這是今天的餐具,在烏來時就知道,
月桃葉在原住民的餐桌上是必備的餐盤!
而更早之前,看到村長正在砍竹子,原來是這種用途!
用竹子可以隔開炭火,又不失加熱的作用,烤出來的鴨肉,
充滿了竹子的香氣,再灑上一點椒鹽,那天吃到的燒烤,
是都市吃不到的珍饈野味!
昨天因為沒吃到的山豬肉,今天一樣端上桌!
小寶等得流口水了。
因為有些玉米要燒烤,又多剖了幾根竹子!
王理事長家的玉米很純淨,沒有農藥,
我們將玉米殼剝到只有一層,
內在的玉米很乾淨,就直接上烤架了,
玉米粒有燒烤的香氣,雖然沒有沾醬,
但顆顆香甜彈Q的玉米,就是大自然最好的恩賜了!
說到麻糬,在軟Q軟Q的口感背後,究竟要付出多少人的心力和汗水?
要將生米煮熟,加上一定比例的水份,煮到最後,
釋出澱粉質,水米相互黏合之時,也正是最費力之時,
只見幾個大漢輪番上陣。
努力和米飯搏鬥著。
在早期,要搗出好吃的麻糬,都是女人的工作,
一位布農媽媽很自豪地說,因為布農的女人都很勤奮,
令人喜愛,有日本人非布農女子不娶,所以這位媽媽有了日本女婿!
煮得帶點鍋巴的糯米,這樣的米飯就算不拿來搗麻糬,
光是鍋巴的口感,就很迷人了!
至於無所事事的孩子,自得其樂,誰都記得,
武陵村出了幾位少棒選手,老將雖然凋零,
但當年半夜看棒球轉播的感動,一直都在!
才剛煮好糯米,又開始煮小米,又是另一場耗費人工的過程,
可是,這樣煮出來的米飯,總是特別好吃!
小米還帶點鍋巴,今天中餐用這小米,吃了很多好菜!
話說布農媽媽實在厲害,已經完成了糯米和小米,
又再接再勵,繼續煮另一種米飯,這種也可以拿來搗麻糬,
但煮法不同,將飯上戳幾個洞,是為了透氣,讓米飯熟得均勻。
接著,就是將早上炒得噴香的花生搗成花生粉,
這款配上麻糬,人間美味呢!
而且,用這個樁搗出的花生粉,粗細不一,
有著顆粒感,是最好吃的花生粉了!
接著,將煮好的米飯,放入樁中,準備搗麻糬了,
跟煮糯米一樣,又是一群大漢輪番上陣,
要搗出Q軟有筋性的麻糬,背後要付出那麼多的力氣!
然後,就是婆婆上陣,將搗好的麻糬,再稍微揉個兩下,
裡面包上花生粉,外層再裹上點粉,光看就覺得香氣十足,
吃在嘴中,只覺得是這世界最好吃的麻糬了!
今天的另一樣主食,水煮山藥,還是芋頭蕃薯呢?我只覺得好鬆好甜!
就這樣,花了一個早上的時間,我們終於吃中餐了!
就說我們這群都市人四肢不勤,五穀不分,
摘回來的玉米有的看似不夠飽滿,
雖然不能上烤架,但可以水煮,
一樣甜,一樣好吃!
這是今天的大餐,有炸青蛙(很好吃呢!);烤山豬肉和烤鴨,透著食材自然的風味,還有村長守著一早上的炭火;
早上現摘的山蘇,及自家種的地瓜葉;我們昨晚本來要體驗的抓毛蟹,
雖然沒有參與到,可是我們一樣品嚐到台東有名的毛蟹,
帶著蟹黃的風味,真是極品!
事實上,這次的體驗,主辦單位不是觀光局一類的機關,
而是台東水保局,主要用意是希望協助台灣的鄉村,
除了固守自家長久以來的種植農作的本業外,
還能走出另一條路,我曾參與的田媽媽系列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還有三義一帶的觀光及民宿業者,山下山上的業者互相搭配有無,
連帶地使得三義的觀光更活絡,當然,每個地方皆有其人文特色,
不需要也不必複製,但是,其中的要訣可以學習,
如果發展到最後,是淡水老街和鹿港老街都如出一轍的模式,
那我會覺得可惜,武陵不僅有好山水,其中的人心的溫暖才是最可貴的!
最後,余議員帶我們往北武陵橋一帶走走,
看看不同的武陵村,雖然距離離別,已經不到三小時了!
早年,布農族人深居高山,直到日本人來,
被迫移到平地,日本人習慣將平原一帶稱為"野",
如台東鹿野,武陵在日治時代,被稱為明野,
意即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武陵之美,可見一斑!
到了民國,一樣因為武陵之美,借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將此地改為武陵,不管叫什麼名字,武陵一樣很美!
山芙蓉。
接著,坐上車,我們又到了另一個地方。
原來這是台東農水利會的地方,雖然不許進入,但地勢高,
從這裡看風景很美!
來到好地方,只覺得拍照很多餘,多吸幾口好空氣,
沈澱許久沒放鬆的身心,這裡有多美,
照片無法傳達其中一二,只有自己親自前來領略箇中風情!
回到活動中心,時間所剩無幾,我們要學做手串和手工肥皂,
可惜我生來手藝不巧,這樣的手串是老師做好示範的,很漂亮呢!
手工肥皂真是無緣了,在這樣好山水做出的肥皂,
一定更怡人,可是,我們要趕車了,
花東雖然很美,但台鐵的車票著實不好訂,
後續的行程因為車次的緣故,濃縮了很多!
在這個人口到約八百人左右的村落,僅兩日一夜,
就能感受到在台灣許久不見的純淨,
尤其來自人心,那股純淨感,讓我有時會擔心他們因此受傷,
或許我本就小人之心,畢竟在城市生活多年,
已經很習慣不對人坦誠,但在這裡,一接觸這裡的土地和空氣,
在職場上的互相傾軋,一切抛諸腦後!
想來武陵住一晚嗎?這裡目前沒有民宿,但有村民無限熱情的歡迎,
詳情請洽:台東縣延平鄉武陵社區發展協會 王金龍理事長:0912-088310
這裡不要求體驗人數最大數,即使只有一二人,王理事長會竭盡所能地安排適合的農家,
除了日常盥洗用具,所要帶的,是一顆平等無差別、有容乃大的心胸,
你會發現,過去對原住民的負面評語,全源自漢人的自以為是,
重新認識他們天生就有的熱忱情懷,了解台灣農家最根本的生活,
這一趟下來,有這些收獲,不虛此行!
另外,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來按讚:
臺東地區特色農村體驗活動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204393963023407/
延伸閱讀:
【體驗】來去農村住一晚----台東武陵村、布農部落、世外桃源
【體驗】來去農村住一晚----搭陷阱、學習布農族山林生存遊戲
【體驗】來去農村住一晚----夜飲小米酒、聆賞八部合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