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再度來到嘉義,王記肉包是必買之點。 

IMGP2581.jpg

自從上次來過之後,就調整價格了。

IMGP2582.jpg

今天的主角是這位王奶奶了,

八十好幾了,王記肉包的口味由她手中創立,

老人家十分硬朗,包包子、收錢算帳,都還精明得很。

IMGP2580.jpg

IMGP2589.jpg

這時候剛好有一籠包子要出爐了。

IMGP2592.jpg

IMGP2594.jpg

IMGP2595.jpg

只見老闆俐落快速地打開蒸龍,原來王記肉包除了是因為老麵發酵,

在出爐前,還得要進行一個步驟。

IMGP2596.jpg

只見老闆在熱騰騰的包子上輕輕拍打,

據說這樣會拍出多餘水份,包子會更好吃。

IMGP2597.jpg

IMGP2601.jpg

然後就是放到棉被裡保溫,其實每籠出爐之後,

總是很快就一掃而空。

cats.jpg

我們今天吃到的口味很完整,這是高麗菜口味。

IMGP2607.jpg

還有韭菜口味,這裡採用韭菜花,

沒有韭菜的嗆,但有韭菜花的甜,滿好吃的。

IMGP2620.jpg

王記的紅豆包採用的紅豆餡,是自己炒的,

不甜,帶有濃厚的紅豆香,喜歡甜食的人可以買這款。

IMGP2621.jpg

然後,又再度來到了嘉義城隍廟,今天有安排講解老師。

IMGP2623.jpg

這是中脊樑,在每座廟宇或牌坊落成之際,總會有上樑大典,

上繪有龍鳳紋,還有一些吉祥寓意的圖案。

IMGP2626.jpg

八卦有陣邪之意。

IMGP2627.jpg

IMGP2628.jpg

IMGP2630.jpg

IMGP2632.jpg

IMGP2636.jpg

IMGP2645.jpg

IMGP2650.jpg

IMGP2651.jpg

IMGP2653.jpg

這座廟宇初建於清治時期,其中歷經了日治及民國時期,

才造就了現今的樣貌,台灣人對於廟宇的重視,

在每一時期,必定採用當代最精良的工匠、最特級的建材,

緣此,在嘉義城隍廟,處處可見當時的一流工匠的技藝及留名。

IMGP2655.jpg

IMGP2658.jpg

當日廟埕出借以供辦理喜宴,

這片大廟埕,就是在民國時期將民宅加以徵收並整理,

嘉義城隍廟的外觀,至此才變得比較完整。

IMGP2659.jpg

清時期的門神,話說這是古蹟,

實在不能夠任其斑駁,但很可惜,

早期的工匠手藝,對門神的神情及色彩,

皆能精準掌握,威嚴莊重,

信徒一踏入廟裡,即可感受到門神的監看,

但時至今日,已經找不到具備這種技藝的工匠了。

IMGP2662.jpg

IMGP2663.jpg

自清治起,城隍廟就有地方耆老及當時政要致贈的匾額。

IMGP2664.jpg

廟裡中

IMGP2668.jpg

IMGP2669.jpg

IMGP2670.jpg

嘉義城隍廟的另一個特色,就是交趾陶,

這裡素有"交趾陶故鄉"之稱,無論是廟宇之上,

或是進入廟宇之內,兩側皆有兩名交趾陶大師"拼場",

拼的是技術、藝術,也是面子和裡子,

贏家可以在此掛名。

IMGP2671.jpg

最後勝出者為林添木,以下來自維基百科

則有兩位大師林添木陳專友的傑出作品在廟內左右兩側互別描頭,細膩傳神。

(靠虎門 林添木大師)左側有三則故事:後漢高祖民間傳說的故事「白兔記」、三國演義裡的故事「關羽保二嫂」、包公民間傳說裡的故事「貍貓換太子 」。

(靠龍門 陳專友大師)右側道教神話故事:封神榜大戰九曲黃河圖。

兩人也是交趾陶兩大流派的傳人為 寶石釉:「葉王」 及 水彩釉: 「洪坤福」。

在這機緣和巧合之下而林添木是葉王的徙孫而洪坤福是陳專友的師傅,

造就出交趾陶界有名「拚場」,拚的不止是雙方手工藝,

尤其是在「至誠前知」匾下方有一排中間交趾陶的一半是林添木大師,

另一半是陳專友大師這個是也是少之有少的拚場技藝作品也絕無僅有傳為佳話。

IMGP2678.jpg

IMGP2679.jpg

雖然是第二次來,但經由解說老師的說明,

才明白這藻井,並不光是採用古老工藝榫卯這麼簡單,

藻井人物各有不同,因為嘉義城隍廟在日治時期,

曾做過一次大幅的修繕,所以,

這藻井人物的特殊之處在於,暗藏有西洋人物。

IMGP2680.jpg

如這位身穿西服的小人兒。

IMGP2683.jpg

這個看似有西方的天使翅膀,但不知其形象為何。

IMGP2684.jpg

中國仕女形象,因為藻井很高,

很多細微的人物,要透過高倍數鏡頭,

才會看得清楚,看得越多,越有樂趣。

IMGP2686.jpg

蝙蝠象徵著福氣吉祥。

IMGP2687.jpg

正因為嘉義城隍廟從清康熙起,歷經日治及民國,

期間修繕多次,會有多種不同的建材合材在一處的情況,

如這樑柱,主柱是石材,旁有木材。

IMGP2689.jpg

IMGP2691.jpg

 

IMGP2698.jpg

此番來這,也向解說老師詢問,原來這是日文和歌,

原因在於日治時期,日人對於台灣本土的信仰,

本是不可能接受,並答應其修繕工程的,

當地士紳對修繕一事除了在地方及日方二處奔走外,

某種情況下,對日方釋出一定程度的善意,變成是一定的必要,

這也是牆上的日文和歌的由來。

IMGP2700.jpg

也因為有當時地方人士的大力奔走,原本阿里山盛產之檜木,

經由日人砍伐後,全須如數運往日本,

但在嘉義城隍廟裡,日人可以為了廟宇之修建,

同意其採用台灣當地出產的高級檜木。

而另外嘉義城隍廟這裡,對於祀奉神明的位階,

也是少數的完整,除了主祀城隍尊神,

還有范謝將軍各在左右,左右尚配有師爺一名,

上次來這裡時,還發現有一尊太監像,

據某位教授考證,極可能是鄭和,

但為何有師爺二名,卻只有太監一名,

據說,民國某年時,另一名太監像龜裂,

當時並沒有古物保存的概念,便將其敲碎當廢棄物了。

還有,太監是不是真的為鄭和,考證教授其實也不能肯定,

可供參的文獻太少了。

IMGP2693.jpg

右側是主祀之城隍尊神,中間的是清康熙時,

主導興建城隍廟的周鍾瑄知縣,

除了感念周知縣興建城隍廟之功外,

也是因為周知縣勤政愛民,將其神格化。

IMGP2703.jpg

然而,在統治時期連自身傳承百年的信仰都尚須如此維護及努力,

在日治時期修建期間,台灣人將日本人視為第一山的富士山,

壓在神桌底下,雖說是小動作,但是被殖民者惟一能發出的無聲反抗。

IMGP2705.jpg

此為城隍爺的神轎,由廿位唐山師傅,花了二年之功才完成,

神轎為廟宇的縮影,是"八獅座"的武轎,

在台灣絕無僅有,是鎮廟之寶!

IMGP2708.jpg

IMGP2710.jpg

IMGP2711.jpg

IMGP2713.jpg

這次再次來到嘉義城隍廟,因為有安排解說老師,

只覺得解說詳細,暢快淋漓,

將這座近三百年的三級古蹟的來龍去脈,

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無論是從史觀、藝術或是在地人的信仰,

嘉義城隍廟的地位,並不遜於鹿港天后宮,

來到嘉義,不妨來到城隍老爺這裡,

人皆有定數,全都在城隍老爺一本簿、一張大算盤裡!

 

延伸閱讀:

 嘉義菜市場牛肉湯&排骨酥湯&王記肉包&北回歸線

諸羅古城半日遊

嘉義城隍廟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卉(hu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