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嘉義杏仁茶後,再往下走又是另一家老店,
南門楊桃冰,強烈建議點冰的,
若有氣管方面的毛病,也可以點熱的喝,
因為這裡的楊桃汁,是採用古法醃漬,
鹹甘適宜,不是坊間僅以糖水魚目混珠的偽品。
在這裡楊桃湯是招牌,但有機會我都想試試。
這一杯楊桃湯很明顯是經過時間的醃漬,
有著很醇的甘味,不會過鹹,
相較之下,西門町那家有名的楊桃湯,
顯得太鹹,反而蓋過了回甘度,
真有機會來到這裡,試試這古早味吧!
然後在地人帶我們穿過一個傳統市場。
經過了一個蘭井里社區公園。
一開始以為又發現了高雄自助新村,有著無數的彩繪,
結果只有短短的一片牆,真可惜,
這樣的社區改造看來似乎連一半也不到,
而對社區營造及社區居民向心力的凝聚,
也好像作用不大。
再往下走,經過了據說是清朝時期就存在的老街,
同時也見證了諸羅古城的歷史,這裡的建物老舊,
但不若大溪、三峽及斗六等地的老街,
皆有保留一定數量的優雅古厝(豪宅),
留下的應該是日據時期的平房,
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庶民景象。
在這裡經過了讓我倍感可惜的紅毛井,
以下這段來自嘉義文化局的官網:
位於蘭井街上,靠近忠孝路交會處附近,是嘉義市內年代最早的史蹟。
明崇禎九年( 1636),荷蘭東印度公司降服諸羅山社後不久,為提供住民飲水,
遂挖鑿此井;井方廣六尺,深二丈許;井欄以下井壁,可能為荷蘭時期,至少明鄭時期遺物。
因自來水日漸普及,且為防行人孩童墮入,遂於井上架鐵柵,
以防行人孩童墮入,故目前處於閒置狀態。
以上資訊來自網路,我想說的是,以現在3C盛行,
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隨時可以上網查,
但古蹟的保存僅是如此嗎?僅僅是標示為古蹟,
並行禮如儀地擺上說明牌,倘若嘉義市政府對自己土地上的古蹟是這種關懷態度,
那跟寧波天封塔當局的態度並無二致,
不同的是,大陸當地古蹟多,
台灣的古蹟,禁不起如此踐踏。
如果,保護一個古蹟井,只是加蓋,
而忽略了帶出其歷史連結感,
如同讓明珠蒙塵,嘉義文化局該學學金門。
可看可不看,網路都有,姑且權當路標之一。
再來這應該是嘉義當地的信仰中心,城隍廟,
城隍又稱城隍爺,象徵地方之守護神。明太祖朱元璋曾封各府之城隍為「威靈公」,
各州為「綏靖候」,各縣為「顯佑伯」。
在古時,城隍有城牆,縣令治陽、城隍治陰,
嘉義這座城隍廟,除了是交趾陶的故鄉,
其規模之大,也是台灣其它城隍廟難望其項背的。
嘉義城隍為典型的街屋式廟宇配置。
這在兩側牆上的文字不知為何。
這尊不知何者,因為現場沒有說明,
且回來上網亦查無相關資訊。
大算盤:道光 21 年( 1841 )晉江善信龔道南捐獻。
此是拜殿之八卦藻井(結網斗栱),全由古式工法做成,
不用一釘一鐵,現今建物實難有如此技法。
在城隍廟拾階而上,便可看見精美之交趾陶,
細看做工之精美無雙,以一片片之交趾陶黏貼而成,
放眼當今國內廟宇,富麗堂皇者有之,
但如此國寶級手藝少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