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抵達澎湖後的第一餐,也是我們的中餐,
雖然說是中餐,也快兩點了,在雲涵堡民宿(點我看連結)放妥行李後,
很自然地就經過了花菜干,之前已經聽過不少格友的推薦,
這次經過,自然要入內享用當地食材的傳統料理。
澎湖花菜干人文懷舊料理是以古厝改建餐廳而成,
同樣位處於海濱,也同樣屬於海島,
金門古厝散發出濃濃的閩式風情;
澎湖則因為取材自當地咾咕石,
架構雖緣自閩式建築,但早發展出澎湖獨有的特色!
而花菜干的特色,也印在它的菜單封面。
外牆除了咾咕石,還鑲嵌了幾個大碗,即便不看招牌,
光看這些大碗,也知道這是一家澎湖的在地餐廳。
不同於台灣某些餐廳會採買紫外線烘碗機,
澎湖很多店家會在烈日當空時,將洗好的碗盤端出來曬太陽,
天然的殺菌效果肯定很強,澎湖的太陽半天就能曬傷了呢!
花菜干中間有休息時間,因為我們只有二個人,
雖然快到兩點,但老闆也熱情地接待我們。
除了外觀古色古香,花菜干的內部也多是老東西。
今天我們二人獨佔這個小包廂,冷氣一開始不涼,
老闆娘又主動調溫,只開29度,實在不能抵擋澎湖的艷陽!
就在這個小包廂,還是有些老東西小物事,
好像小時候回到鄉下吃飯的感覺。
頭上的燈具,是浮球。
才剛入坐,就送上一瓶風茹茶,在店內可以無限暢飲。
花菜干提供的風茹茶是無糖口味,
一開始還以為,澎湖的風茹茶是如此清淡,
之後在市區喝到濃醇的風茹茶,
才知道花菜干的應該是沖淡過的版本吧?
不過因為是餐廳免費提供,倒也不能計較了。
花菜干的門面,印上了菜單。
菜單翻開來,品項不多,大多以菜干(高麗菜干)及花菜干為主,
佐以澎湖當地食材,因為只有二人,老闆娘主動抓了份量,
菜量減少,價位少約一百左右,但主食(米飯麵食)之類的,
則無法減量減價位。
既以花菜干為名,當然要點上一盤【炒花菜干】,
加入了三層肉一起拌炒,上桌就有股酸香氣味撲鼻而來。
這道菜勾了點薄芡,我覺得湯汁有點多,
調味不太鹹,但酸氣適宜不嗆口,
花菜干的調味並不主打重口味,
但都是早期澎湖人的家常菜色。
經由日曬的花菜脫去了水份,多了股時間發酵過的天然酸香,
入口很脆,細細咀嚼,還有股甘味,
早期澎湖物資並不豐沛,在夏天利用陽光,
將一些蔬菜曬成乾,以備貯藏在冬天食用,
一年四季都能有纖維質,是先民勤儉聰明的做法。
這天在花菜干吃過的菜色中,以這道【小管煎蛋】最為有趣!
煎蛋油香迷人,煎蛋微焦,無疑是好吃的!
可是,明明是【小管】煎蛋,我們一入口,
有著明顯的火腿或是臘肉的味道,
為了證明我們的舌頭沒有壞掉,還特地挖了一塊出來吃吃看,
真的有火腿之類的風味,小管不是海味嗎?
老闆娘的解釋是,因為她家的小管沒有去皮,
所以是紅的,但中間的小管肉不是白的嗎?
即便是沒有去皮,也不應該有類似火腿的風味,
這道煎蛋好吃,但那謎樣的火腿風味,至今仍是無解啊!
而這道吃巧不吃飽的【蛤仔粽】,
份量及價位都無法減少,早有聽聞,
這是澎湖在地人的粽子,選用大蛤加上糯米飯一起炊蒸,
這時候發現,早年的澎湖先民們,真的很懂得就地取材,
也懂得將來自大海的食材變成餐桌上的美食!
糯米很軟爛,不過,花菜干的調味有點偏淡,
這倒也無妨,讓我比較介懷的是,
沒有想像中的大蛤的鮮味融入其中,
整體來說,沒有我想像中的好吃。
來到澎湖,【金瓜米粉】是不能錯過,
距離上次在澎湖吃到金瓜米粉的時間,
已經快廿年了,這次來到澎湖,
我總喜歡點上這道,花菜干的金瓜米粉有加入一點小捲、肉絲及蝦米,
湯汁沒有收得很乾,但米粉有吸足味道,
金瓜形狀完整但夠軟綿入味,
對我來說,是在澎湖吃到第二好吃的金瓜米粉了!
(是說這次在澎湖也沒吃到幾家餐廳)
別以為金瓜米粉是澎湖人在地的手路菜,
第二天的晚餐硬生生地踩到了雷!
簡單的中餐,兩個人吃了$730,
澎湖地區的餐廳多是小本經營,
或許不會給發票,但至少會秀出收據,
有的店家會有一式二份,讓客人保存收據;
而在澎湖遊玩的期間,也只有一家拿不出收據給我而已。
在澎湖吃到的第一餐,沒有特別不滿意,
但似乎也沒有期待中的好,
對了!選在六月初遊澎湖,除了是相對比較不熱的季節外,
也是因為澎湖海膽開採了,很遺憾花菜干沒有賣海膽,
大致上花菜干都是主打澎湖人早年的家常菜色,
調味不重,除了煎蛋油了點,其它菜色倒是不過不失,
古厝及內在頗具特色,這點倒是搶了料理很大的風采!
店名:花菜干人文懷舊料理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東文里4-2號
電話:06-921-624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