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到天和鮮物、海島食堂,和駱進漢師傅學做菜,
駱進漢師傅今天設計了三道菜色,
除了辛香料外,調味料只用這四瓶,
就可以簡單在家裡出好菜了,
另外,這幾道菜色,都可以在駱師傅即將出版的新書裡看到。
在我們大家都在拍照時,駱師傅說了句:下一波應該是醬油吧!
事實上當天晚上,某個牌子的沙茶醬就出狀況了!
我本來以為會是專業的廚藝教室,沒想到這麼陽春,
今天參與的同學們,不乏重視食材的貴婦,
而給駱師傅的炒菜空間,就只是兩個卡式瓦斯爐,
因為現場食材簡單、醬料又是香醇的豆油伯,
煮菜只要有好食材好調味,幾乎就可以簡單上菜了。
而在油品讓大家不安之際,駱師傅今天的料理,
僅引出食材本身的油脂,而不用一般中式熱炒常用的爆香,
今天的菜色有:蒜苗滷肉片、創意生爆煎肉及干鍋雞,
對於豬肉的挑選,駱師傅強力推薦台灣黑豬肉,
這樣的豬肉口感好,沒有肉腥味,
因現場不用一滴油品,所以駱師傅採用有歐盟認證的不沾鍋,
我個人是偏好鐵鍋。
今天給的食譜屬簡易版,但我文中還會附上相關比例和小tips。
今天的調味料,清一色是豆油伯系列,今天的三樣料理,
只有加入缸底醬油、金豆醬油、金豆豉和辣豆瓣醬,
如果覺得我所寫的還是不清楚,
那駱師傅的新書【駱進漢的藏私菜】快出版了,
新書裡也寫得很詳細。
駱師傅在現場簡單地教我們如何鑒別好醬油,
駱師傅說,一般的化學醬油開封後:味道嗆、過鹹不回甘、瓶身有殘存顏色,
前兩者很容易理解,沒有經過時間的釀造,自然不會甘醇香,
那瓶身的殘存顏色呢?很簡單,那也是加了焦糖色素之類的效果,
真正的好醬油,倒點在白碟子裡,應該呈琥珀色;
而醬油的包材,以玻璃瓶為最優,這樣看來,
好醬油似乎要開封才會知道,那麼大家最常用的搖晃看氣泡呢?
大家都知道,不肖商人的化學知識,肯定比普羅大眾豐富,
當以搖晃看氣泡的持久及細緻度的方法廣為流傳時,
破解法只要在醬油裡加水就可以了,我們現場也有實驗。
右邊是加了水的醬油,氣泡果然恆久細緻。
接著我們試吃了金豆醬油、金豆豉及缸底醬油,
一開始試吃的金豆醬油,主要以黃豆、麥及黑豆釀造,
黃豆所佔比例較高,我覺得比較甘甜,總覺得拿來沾白斬雞之類的會很提味;
而金豆豉就像駱師傅所說的,鹹中帶回甘味,拿來蒸魚或其他料理也頗對味,
後面駱師傅還提供了一道蒸魚的配方!
最後在示範蒜苗滷肉片之前,又讓我們試吃了缸底醬油,
小麥成份較多,也比較鹹了一點,適合拿來滷煮食物,
也因為釀造時間較長,不用加冰糖,滷過的食材會有自然的亮色。
駱師傅拿著豆油伯的醬油,說著純釀與速釀醬油的差別,
一般來說,純釀醬油要經過將黃豆及麥(或是純黑豆)蒸熟、加入麴的釀造過程,
時間約莫耗時180天以上;而速釀醬油,只要三天~一星期,就能包裝出貨了;
而駱師傅為何選擇豆油伯代言呢?因為豆油伯自選材起,就很嚴格,
醬料是使用台灣契種非基因改造全脂豆,
食譜示範開始:創意生爆煎肉。